根據日本法務省統計,現居住於東京的台灣人,共有 19794 位。換句話說,就是近兩萬個夢想,以及兩萬種東京的生活樣貌。我們進一步縮小這兩萬種生活的形狀,用放大鏡把視野聚焦在藝文創意工作領域。這次邀請四位在日活躍的台灣藝文工作者──設計師林唯哲、建築師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作家張維中、中介藝術主理人 Amanda (羅苓寧),實際走進他們生活在東京的家,與那些日常行經的場域。聽聞他們一路走來的路,也談談現在、遙望未來。

本回特輯的上篇,先帶大家抵達東京的北参道站,相較鄰近熱鬧的新宿與表參道,這裡的氛圍顯得遺世獨立。林唯哲與東京建築女子的家,就落腳在這靜謐街區的一隅。

撰文、攝影:施清元

POSTED on 2020.05.24

UPDATED on 2020.05.27

扮演台日設計領域的橋接者-林唯哲

「當初找房子的時候,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交通要很便利,因為這樣朋友來找我們才會方便啊」台日設計領域重要橋接者,同時也是藝廊與旅宿空間「NIBUNNO」的創意總監──林唯哲,聊起搬進新住所的理由,出乎意料的直率簡單,讓人一秒拉近與他的距離。我們也因此更自在地走進他與太太 Anna 和愛犬「混混」,一家三口生活在東京的屋子。

從東京藝術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知名的品牌設計公司,走在看似往勝利組邁進的道路上,其背後卻是被工作填滿到快喘不過氣的生活。當時住在日暮里的小倆口,肩靠肩,看著牆上印刷出來的大東京地圖,對於新家的共識,就是希望讓台灣的朋友來到東京時,有個非常方便去的地方,也順便能為自己總是埋首工作的生活,增添一些人味。擅長提出夢想的唯哲,以及熟稔理性分析現實條件的 Anna,最後找到的是,這間離副都心線「北参道」站不遠、週邊還有三個車站的房子。

在熙攘城市中 選擇恬淡的方式過日常

北参道,是條特別的街,它靜,但是是種有動能的靜,有村上春樹曾經營過的爵士酒吧,有名聞遐邇的隱密法國料理,也有因為其環境立地,從鄰近擁擠的新宿、表参道跟渋谷吸收過來的時尚產業事務所。對於設計師身份的唯哲來說,每天上下班走路 10 幾分的過程,彷彿是在閱讀一篇篇文化報導一樣,而且份量適中,還有能夠精讀的餘裕。唯獨家常的買菜事務,令掌廚的 Anna 稍微頭大。但有著深厚料理功力的 Anna,才不會因為買菜距離的障礙而妥協,每天仍變出多樣的料理,好好照料唯哲的胃:「她很厲害,二十分鐘就能變出一桌」。在早餐沒吃、午餐隨便吃的忙碌一天後,回到這個家,兩人一狗,一邊看日劇,一邊吃著懷念的家常料理,是再重要不過的事了。

愛犬「混混」因為見到陌生人,而興奮地在房間內不停打轉,隨著牠的足跡環顧,這個家從零到有,都是他們親手改造。在簡潔俐落的空間裡,僅見到少許典型設計師家該有的配件:設計款的照明,黑膠唱片,與大部頭的作品集。哦!不忘會心一笑地提起,重視收納空間的兩人,在看不見的抽屜裡還放有大量的花雕雞泡麵。

樂於折返在家與設計事務所之間

光是 2018 年就往返台日間 17 次,而待在日本的時間又幾乎奉獻給工作的唯哲,問起他在東京的日常,有沒有什麼去處是自己喜愛的地方可以推薦給大家?但話題繞呀繞怎麼都離不開工作,令人不禁揣想他最愛的地方,便是折返於家與設計事務所「Nibunno」之間(笑)。


唯哲本人的說話方式,跟他臉書發文的風格相去不遠,既熱血又感性的特質流露無遺。如果要說他喜歡自己的家,不如說是「有朋友在的時候的家」吧。聊到一半他搬出兩張一百公分平方的畫布, 「我特別喜歡有張力的東西」,這是從聶永真來訪後開始的計畫,這上頭,有每位來訪客人留下的自畫像。訪客人數之多,至今已難以再找到空白處了。來訪的朋友所交換的故事,都是他醞釀生命養分不可或缺的醍醐味,這個家也日益長成一座館藏豐富的記憶倉庫。

兩人一犬的生活 任何一座城市都宜居

訪談間,看似永遠充滿高動力的唯哲,其實也有電力過低的時刻:「我時常對自己的人生目標產生懷疑,這時候就會需要聽聽別人的故事;而在聽到別人煩惱後,便難以按捺地想幫忙解決,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目標就是為別人做些什麼事。」自嘲總是陷入如此循環的唯哲,幸好每天在家裡等著他的,是可愛療癒的愛犬混混,以及擁有一顆無比柔軟的心的 Anna,永遠站在身後為他拍去肩頭的灰塵,幫他充飽電力,讓他心裡那台想透過設計改變人們生活的機器,得以繼續運轉下去。

今天晚上,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旅人住進看得見東京鐵塔的 NIBUNNO,或是唯哲哪一位朋友將投宿他溫暖打造的民宅。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記憶倉庫的門,又將會再度打開,累計更多故事的篇章。比起深深在東京紮根,對於一直努力扮演台日兩地設計交流橋樑的唯哲而言,或許保留一點機動性與彈性,會更適合他吧!如果哪天看到他為了台日交流,台美交流,或甚至台歐交流,而開露營車到處巡迴,似乎,也不是那麼意外的事呢。

再度來到北參道站,幾天前訪完林唯哲一家的熱度還在,大約是再往南走一百公尺-彷彿隨時可以來借個醬油或鹽的距離-便抵達下一位受訪者李昀蓁的家。或許是潛意識帶來先入為主的想法,在前往途中的後段路上,目光所及開始出現不少犀利且有特色的建築。是的,今天要造訪的是「東京建築女子」。

在東京建築事務所工作的台灣建築師-李昀蓁

昀蓁出生於高雄,求學過程經過台中與台南。眼前這位從小生長在南國的女生,2015 年在台灣順利拿到建築師執照後,決定飛往北國日本闖闖,實踐自己在學生時期種下的夢。過去在大學課堂上,進行個案分析時,便深深為日本的建築著迷,夢想著有一天要在日本生活。如今回首一望,那時候昀蓁心裡播下的種子,在這兩三年,可以說是開出美好的花朵了吧。不但真的來了東京,還順利在建築事務所工作,並擁有一個不錯的住處,甚至最近還多了一個作家的身份,出版《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 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書寫關於這些年她眼中的東京建築。但可別輕忽,聽來如此順利的日本夢,背後努力與自律的寫實生活,今天直接聽昀蓁說說。

塔之家:日本極狹住宅的代表作,是昀蓁目前事務所的作品,也是她學習日本建築的起點之一。

晨起而作的規律生活

原本住在近郊清澄白河的昀蓁,為了節省通車時間,在去年年中,搬到了離公司近的都心。「不愧是建築人的眼光」,一進到昀蓁的家心中忍不住驚嘆,與一樓老舊電梯帶來的印象截然不同,屋內是樓中樓的結構,下層的起居間,打造出安穩、放鬆,甚至帶點神秘的氣氛;而爬上中樓,宛如日劇才會出現的場景映入眼簾:曬得見陽光的溫室被挪作衣帽間與書齋;室內的工作桌空間簡單俐落,營造出適宜的肅然狀態。一邊遠眺有著代代木 docomo tower 的天際線,一邊想像著夏天手拿冰涼麥酒迎接外苑花火的情景,我們就在安靜地彷彿聽得見初雪飄落在溫室頂的窗邊,進行訪談。


「我都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昀蓁稀鬆平常地說著,早起的習慣,其實都是來日本後,因「建築」而養成的。2015 年,在台灣順利拿到建築師執照後,原先只是想來日本唸個一年的語言學校,同時好好走訪各處建築。可是,不管是前半年上午上課,下午看建築寫心得(當時的她,每一天都會在臉書上分享一張建築的照片,並附上中日文心得),或者是後半年的上午上課,下午到建築事務所實習的生活,她發現,唯有利用早晨,才可能有時間寫語言學校的功課。就這樣,養成了早起的習慣。即使現在沒有作業要寫,也不需要再早出門通勤,起床後,翻翻電子雜誌,並物色粉絲頁的題材,昀蓁依舊將時間,虔誠地奉獻給了建築。

每天每天愛建築的心不變

「我假日時會自己下廚哦!招牌菜是:全部放進去煮的『大鍋菜』。」昀蓁此話一出,我們相信,與語言學校時期的老朋友一同外出,探訪各地的話題建築與展覽,絕對是她在東京的週末更感興趣的事項(笑)。而在日本走訪多處建築與展覽的昀蓁,深覺很多資訊尚未被體系地介紹,於是向小日子毛遂自薦,成為駐站作家,定期發表她在東京的觀察記事,也因此促成「東京建築女子」的臉書專頁,以及後來出版的書籍。

聊到她最喜歡的建築家妹島和世女士,其中一個在 2000 年初期的住宅作品「small house」,由於是民宅並沒有公開地址,也因此苦尋無果。沒想到有一天上班早晨,突發奇想換條路線走走看,竟然就在巷底,發現了那招牌的淺蔥色玻璃,「知道自己生活中,有這麼多大師作品包圍的那一刻, 真的非常感動」現在上班遇到了什麼洩氣的事情,只要繞過來看一下,彷彿是踏上了 RPG 遊戲的紀錄點一樣,一下子就補滿了血。

擁抱無限想像力 專注探險每個當下

人生的契機永遠不可預測。如今,生活在容易令人迷惘的東京街頭,昀蓁總是選擇勇敢嘗試的態度前進。先是在小日子成為駐站作家、接著出版書籍,這都是她當初沒有預料會發生的事。

至於五年後,十年後呢?對於昀蓁來說,還充滿著無限的想像空間,如果能去丹麥,那很棒;放眼亞洲市場,做更大規模的案子,也好;或者留在東京,成長到足以打造一棟屬於自己的住宅,當然也是理想的選項。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她的下一步踏在哪塊土地上,她與她的 iPhone 相機 ,都將會繼續記錄下每一個「這裡」,以及「現在」。

Watarium:開設一間像這裡的賣店一樣,販售乘載各國記憶明信片的小店,曾經也是她的夢想。

林唯哲

以台日交流為職志的設計師 2014年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科視覺設計研究所畢業後、於GK Design設計公司任職。2016年與友人於東京創立BXG、並且創辦了NIBUNNO創意旅店。平時以偶而以「選選研」身份寫寫東京設計展覽等消息。
推廣設計思考方法是最想做的事,因為知道自己的使命感是什麼。希望自己能改變台灣環境的一些什麼。也期許能真的搭起台灣設計與國外交流的那座橋。

「選選研」是從在日本接案開始就使用的名字,到後來有多了幾個人的小團隊。「當我們看的東西越多,越覺得很多觀念和訊息是需要再篩選、修正的。就像選物店一樣,他們期許自己選了之後還要再選。」選選研,意謂追求更好之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