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邁入第七年,位在公館的 Mangasick ,是一間小而結實的另類漫畫獨立書店。店主老B與黃尖,引介熱愛的日本另類漫畫來台,同時,反向輸出臺灣本土作者進攻日本;書店裡另類漫畫、小誌(zine),以及版數珍稀的自費出版品炸裂充滿,臺、港、日、中出版品一點不落。




就讓 Mangasick 為我們帶路,分享他們的臺灣創作者心頭好,進一步介紹二十代另類圖像創作者:A ee mi、鄧詠涵、瑪魯;以座落於臺北的書店視角,聊聊另類漫畫在臺灣有何不同、有什麼有趣的事正在發生。與 HereNow 一起朝地下室探頭,看看 Mangasick 究竟藏了些什麼!
撰文、攝影:林君燁 企劃編輯:張容甄(HereNow編輯部)

POSTED on 2020.05.24

UPDATED on 2020.05.27

一天的開始:地下室的誕生

二〇一三年,Mangasick 漫畫私倉在一間地下室成立了。

打開小巷裡的一扇門,步下階梯,脫掉鞋子,一踏入地下書店,讀者即置身於 Mangasick 的展覽空間,一月一檔展,偶而並行出版創作者畫冊;往內部走,遇見被臺、日、中、港另類圖像小誌與自出版鋪得滿滿的書店,老B就在櫃台;繼續深入,內閱區一落落的書架是他們的歷年收藏,存放了兩人最珍貴藏書的玻璃櫃,就在黃尖進行翻譯工作的書桌旁。店頭除了販售最生鮮的獨立刊物外,深處的圖書室開放付費內閱,是 Mangasick 的濫觴。


老B是全職店長,黃尖是全職譯者。書店關門以後,便是兩人的辦公室時間,有時討論店內展覽、計畫,有時分頭忙碌,一下就過午夜。閉店後,店務通常處理多久會結束?「不一定。」「不會結束……哈哈哈。」「只能說今天先到這裡吧!」書店長跑七年,這是只有兩人的 Mangasick 日常。

身為譯者,黃尖經手過松本大洋的《惡童當街》、《乒乓》;五十嵐大介電影化的《小森食光》、田龜源五郎探討同志家庭的大作《弟之夫》,則是老B的譯作。近年臺灣的商業出版社開始注意到不同的漫畫閱讀品味,慢慢凝聚了一批有興趣的讀者。這些讀者,也許正在觀望更不一樣的漫畫。Mangasick 正是一處想把另類漫畫帶給更多讀者的空間。

是不是一直夢想開一間書店?「沒有。黃尖用過各種方法勸退我。」老B大笑,「可是我就是覺得這樣不行。實體書、實體店很重要。」黃尖最後被曾在書店上班的老B說服,於是有了自己的 Mangasick。

有看沒有懂的另類漫畫

剛從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回來,書店理所當然多了一檯面新刊物與書,「有時候也許沒辦法閱讀書的內容,但一看畫面,就會發現某些非常驚人之處。」老B與我們分享海外購物心法。Mangasick 挑選另類漫畫的標準是新鮮感,「因為平常非常大量地看,如果我們感覺很新鮮,那它應該就有點什麼吧。」黃尖說。挑選中文漫畫,兩人以有趣的劇情為先,但另類漫畫大多以原文創作,Mangasick 店內除了最大宗的日本與臺灣本土作品,也蒐羅法語、西語等各種語言的刊物。他們提倡視覺閱讀,著重於在視覺編排與創作技法上,讀者可以得到刺激的作品。「成長過程中,我看了很多大家都在看的那些漫畫。那時候臺灣也沒有這種漫畫的代理,」大學畢業,老B到了實體書店上班,才發現日本的出版品裡那些「有點奇怪的東西」。

「應該也沒有人可以一開始就看很奇怪的漫畫吧」黃尖說。

一六年開始涉足獨立出版的 Mangasick,最早是翻譯喜歡的日文作品出成臺灣版。二戰後的日本,漫畫產業發展蓬勃,日本另類漫畫是在龐大的主流背景之中,長出來的一線分支。「臺灣完全不是這樣子。」老B說,多數的在地創作者不是學漫畫起家,也非受到日本漫畫影響。黃尖觀察,「比較像是創作者偶然發現一個真心欣賞、可以使用的形式。於是,就把自己原本在畫的東西轉換成漫畫。」

在日本,如果問另類漫畫的作者們喜歡哪些作品,一定有一些共同的名字。可是臺灣並沒有這樣的名字。無論是日本、美國、歐洲都有長遠的漫畫發展史,不像另類漫畫的創作者在臺灣,往往各自發生、各自突變。

一心引介日本另類漫畫的 Mangasick,甫開張就有氣味相投的本地創作者,來店想寄賣作品,「沒想到臺灣有人在畫這樣的東西!」既非商業漫畫作品,也不是同人二次創作,這些風格特異的創作者在臺灣缺少發表空間,於是,Mangasick 開始邀請本土創作者來店內展覽,後更策劃出版他們的畫冊與刊物。負責設計的老B說,一切端看自己有沒有想幫對方做一本「什麼樣」的書。那個「什麼樣」的書一旦浮現,老B就會告訴對方:「我想幫你做『這樣的』一本書。」目前店裡無論是販售、出版、展覽,外國與臺灣作者的比例大約維持一比一,通常在地作品更多一些。

採訪當時 Mangasick 正展出日本藝術家橫山裕一的作品。老B 惋惜著:「展期間本來想邀請創作者來臺灣的,但是因為疫情無法,真的好桑心啊~」

大海裡那些新出現的名字

另類漫畫在臺灣仍是小眾。「這幾年只有從真的沒有,變成感覺好像有人而已。」黃尖語。「我覺得七年就是這麼短。」「有點像地球演化,海水裡好像開始出現什麼生物了……」老B畫面支援。雖然產業規模還在天邊,但次文化的海水逼逼波波起來,冒出了不少東西。

「在臺灣看到那種獨步全球的東西真的特別開心。A ee mi的作品就是這樣。」老B說,從討論婚姻平權的《紅配綠》以來,A ee mi 的畫風驚人,尤其擅長以漫畫轉化時下的臺灣社會議題。「在日本擺攤的時候,讀者就算看不懂內容,還是很喜歡。」兩人非常期待作者進行中的《都會恐怖故事》,也預備反向輸出日文版。

A ee mi《紅配綠》

A ee mi《紅配綠》內頁(Mangasick提供)

曾於 Mangasick 展出「流行涵的生活」,鄧詠涵的作品很早就登上《editorial magazine》。用色大膽,轉化九〇年代氛圍,拍貼機元素與漫畫水汪汪眼睛反覆出現,又像是小時候追看的卡通倉田紗南,穿越蟲洞於現世降生。「日本人嗅覺很敏銳,不侷限在大名氣的創作者,只要作品很好,馬上就會有人抓到。」去年鄧詠涵受邀與水原希子品牌新一季合作。

鄧詠涵《流行涵的生活》
鄧詠涵《流行涵的生活》內頁(Mangasick提供)

年末由 Mangasick 出版的瑪魯《亞種圖鑑》是老B的私心推,「他的畫風好像是軟爛、萌系的日系插畫,但是裡面有黑黑的東西……」讀瑪魯的畫、搭上短短的標題,有細微的詩意,充滿解讀空間,「我覺得他的作品是很有『亞洲特色』的。」而像瑪魯一樣的新一輩創作者,很多都早早在 Twitter 等平台,發現與自己創作風格相近的社群,「在 Twitter 追蹤瑪魯,會發現他真的在看很大量奇怪的、有趣的東西。」黃尖補充,「以前我們得憑藉雜誌、書店引進的出版品攝取新知,但現在他們可以直接接觸最前線。」當代創作者只要擅用網路,無需經過任何中間人的品味篩選,就能找到自己所愛。熱愛美漫、出生雲林的作者游博任,二十歲左右就交出風格熟練的《I KNEW I LOVED YOU》

「幾年前跟日本書店通信,心裡真的沒有名字可以給。起碼現在我可以馬上舉出幾個了。」也許臺灣的另類漫畫紀元還在海底,尚未著陸,但大海裡已經出現了更多更多新的名字。往海面不斷冒泡泡。

瑪魯《亞種圖鑑》
游博任《I KNEW I LOVED YOU》

另類漫畫獨立書店新紀元

「沒有想要一直往外擴張,變得很大、很漂亮什麼的,」老B的未來想像,就是一直把書店開下去。到時候跟現在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吧。 「我們想要不斷地把新的作者介紹給大家,」黃尖說。Mangasick 的目標是一直朝另類漫畫的地層擠壓,往內做到最滿。

即將到來的 Mangasick 十年,大概也還會在這個地下室,做不太大的展覽,花時間詳細介紹作品,讓讀者得以近距離地閱讀漫畫手稿;他們也將持續出版、推介臺灣作品,「只要我看到有那種可以給日本人一個好看的作品,我就會提議來做日文版!」老B爽快地說。倏忽之間,也許刺激了誰的眼球也不一定。大約就是那樣的光景。地下室的下一個紀元。

後記:無人使用自動沖水屬正常現象

為了參加去年的 Not Big Issue,黃尖編選七年來的介紹與評論成書。一本光是閱讀索引頁就有價值的另類漫畫界小百科。「誒,但他原本是用 Word 排成 A4!A4!!印出來是論文嗎?!」感謝妙手回春的老B,可以一手掌握的《無人使用自動沖水屬正常現象》於地下室現正熱賣中。


Mangasick

Mangasick是2013年於台灣台北市公館開業的書店/展覽空間/付費閱覽空間,聚焦於另類圖像創作,尤其關注漫畫的表現可能性。每月舉辦一檔展覽,不定期出版刊物書籍。粉絲頁不僅介紹店內商品或藏書,也挖掘並整理臺灣、日本等地最上游或最地下的創作者情報。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