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都不奇怪的時代,城市裡爆炸的訊息被不間斷發送接收。HereNow編輯部從城市出發,想探探其中另類的獨立媒體。與其說媒體太嚴肅,不如說是「發信站」——不受形式限制,發信自身是重大重要的情報發送端。
這次相談對象,是2018年創立的NEUT Magazine(以下簡稱NEUT)的編集長平山潤(以下簡稱平山),其經營的線上平台,提供日本新聞媒體視為禁忌的性、政治及種族議題的相關報導,受到年輕世代的關注。迎接五週年到來,NEUT首度來台,與台灣編輯磊一同策劃實體展覽,邀請對上述議題感興趣的台灣大眾一同交流。
撰文:羅健宏 攝影:chengchungyao 妝髮:Club Nowhere / Luke
主流媒體沒報,不代表它不重要
城市裡無時無刻都在「發生」新事,新聞媒體24小時跟進,從政治財經到娛樂消費,而那些沒有被提到的,依然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NEUT關注的議題就是最好的例子。
——NEUT跟HereNow都很關心城市的即時脈動,但NEUT關切的議題滿特別的,當初創辦這個媒體的契機?
平山:NEUT到今年是第五年了,我們一開始是從網路起家,後來有出紙本,當初是參考另一本《Be inspired!》概念延伸發展出來,種族跟身份認同的議題是我們主要關心的對象。因為日本社會大眾對這些議題滿冷漠的,所以想成立這個平台跟大家對話,而NEUT是Neutral(中立)的簡稱,希望報導能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點,讓這些平常比較難觸及大眾的社會問題,能夠被平等地討論。
HereNow:我們同樣以城市為據點,報導各地發生的藝文動態,跟NEUT一樣會進行很多議題式的討論。有發現到這幾年日本媒體正在轉型,以前常談生活風格跟潮流文化,但現在出現很多像是NEUT一樣關心特定議題的獨立媒體;也注意到日本媒體對海外的關注度提高,這些變化帶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發。
——光要發掘報導題材感覺就不太容易,NEUT都是怎麼找到適合的受訪者呢?
平山:我們採訪的對象大部分是藝術家,通常是從身邊朋友認識,除此之外也會到展覽或是跟自己不同的社群接觸,取材前都會先跟對方聊過NEUT,如果他們有興趣才會進行訪問。雖然是關注社會問題,但是切入的點都是從他們的故事開始,影像也是以呈現日常的姿態為主。
HereNow:台北不像東京這麼大,找題目相對侷限,感覺這幾年媒體改往越來越小眾的議題介紹,這次的策展人磊也是編輯出身,不曉得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磊:剛好我過去待的媒體,包含我個人對太主流的人跟題目不感興趣,當然剛開始也會擔心這麼小眾會不會沒有網路流量,但我發現大家其實是想要看的,他們會好奇,想說你把這些採訪對象講得這麼厲害。
HereNow:我們自己也期許HereNow能介紹那些還沒被發現,但是在報導後成為大家關注焦點的議題。在取材上我們會也跟主流媒體盡可能區隔,大媒體有它存在的價值,但小媒體就很適合去挖掘剛萌芽的現象。
第一手觀察,正在變化的東京地景和日本年輕世代
都市更新不斷重塑著東京的地景和大眾的記憶,繼虎之門及日本橋兩大商業金融區的再開發,其他區域正在蓄勢待發,而活躍在城市的年輕世代也逐步跨出步伐,展現跟過去不一樣的氣質及姿態。
——從2018年創立到今天,NEUT眼中的東京有什麼新的變化,又年輕世代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情況?
平山:澀谷跟原宿兩地正積極地開發,街景變化很大,也有很多新的店出現。但我認為城市的特色在於老店跟在地小店,這也是我們未來會聚焦的部分。另外雖然從選舉結果來看年輕世代的變化不大,但是有感覺到年輕讀者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正在提升,像是 SDGs(永續發展目標)這樣的關鍵字在媒體上也變多了。
HereNow:比起觀察年輕人聚集的區域是否有流動,我反而在意大家究竟在關注些什麼事,好比最近日本常討論跨越國籍的視野,與個人內心的洞察;看似光譜兩端的議題,其實都反映出這世代擁有更多可能性,但也同時感到焦躁不安。
例如呼應SDGs,東京越來越多Vegan概念的各式餐飲,從拉麵、中華料理到特色烘焙店;同時許多新媒體開始討論「自我價值」、「工作疲勞」、「情感流動」等內化層面的思辨,這十分有趣,因為台灣年輕世代也在思考同樣的事情啊!我覺得科技與社群所帶來的影響,反而讓整個20-30代的族群越來越趨向雷同,一樣會有容貌焦慮、一樣著迷如何心靈淨化、一樣在想週末要去嘗試新口味的網美餐廳(笑)。
——在日本通常要認識多熟才會討論政治跟社會問題?
HereNow:台灣是稍微熟一點就可以,而且很愛聊,甚至會將政治觀點與社會觀察的論點,作為「是否是同頻率」的潛在評斷標準(笑)。
平山:自己平常跟身邊的朋友都有在聊,如果要跟從事媒體的人或藝術家要討論這些議題都沒問題,但年輕世代遇到的情況是他們連要討論政治跟社會問題的基本知識的都欠缺,加上政治在老一輩的人眼中被視為禁忌,直到現在社會還是有這樣的氛圍。這次來台灣展出也是希望可以促成彼此的交流。
——這次台北的「YELLOW LIGHT TAIWAN EDITION」展覽,展出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平山:展覽主要圍繞著去年出版的刊物《YELLOW LIGHT》,刊物靈感是源於新冠肺炎期間,在西方國家爆發的亞裔種族仇恨現象。我們希望藉由這本刊物喚醒社會大眾對種族歧視問題的重視,內容除了討論日本的種族歧視,也訪問了在世界活躍的日本裔藝術家如Rina Sawayama以及團體ATARASHII GAKKO!我們精選部分內容展出,並製作了報紙形式的別冊,更針對這次展覽加入了YELLOW黃宣的訪問。
——決定訪問YELLOW黃宣的原因?
平山:剛好磊這邊有認識的管道,一開始是因為他的英文名字跟刊物有關,而有了這個想法,實際調查後發現黃宣本人很有故事,而且本身就是台灣原住民,跟這次的展覽主題相近,所以決定訪問他。
磊:我們訪問黃宣兩次,第一次聚焦在音樂跟造型,第二次問了他對身份認同跟對台日之間的觀察,看到跟平常報導滿不一樣的面向,滿有趣的。
結合編輯力,創造更有效的溝通方式
展場精選《YELLOW LIGHT》刊物內容,上頭找不到任一篇以「社會問題」為主標的報導。這是團隊刻意為之,他們說因為關注的議題太過艱澀,為了吸引讀者閱讀,除了有趣的題材,勢必得創造更多的吸引力。
——NEUT怎麼將議題轉化成適合讀者閱讀的文章?
平山:主要有三個部分,第一先從視覺著手,我們的版面採用比較簡潔俐落的設計,照片是底片為主,營造酷和溫暖的感性氛圍;文章下標避免用太沈重或者是偏向商業報導的標題,文章中如果有談到社會問題,或者是使用到較難的字詞會在文章後面做補充說明。
HereNow:我們還滿認同NEUT的做法,HereNow也常用對談或不同切角呈現我們關注的現象,我們做了滿多樂團跟設計師的報導,就是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執行,我們也很期待年輕世代可以用他們的方式討論30代以上的人們正在關心的事情。
——SNS(社群媒體)的崛起對NEUT是挑戰嗎?
平山: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還是怎麼從內容中獲益,SNS出現後的確有更多相似的獨立媒體,現在年輕人也習慣用影音接收資訊,不過我相信文字還是重要的。不曉得台灣這邊的情況?
HereNow:一樣啊。就如同聖經等級的日雜《POPEYE》、《BRUTUS》的社群也開始經營影像,就不難看出超過40年的紙媒也需要「動態化」,如何消化資訊與影像間的平衡,將會是內容媒體比起娛樂性自媒體更需要在乎的事。對HereNow來說,我們所傳遞的議題,某層面還需要包含這座城市所代表的脈動,而SNS恰巧反映了這點,因此我們也正在「善用」社群帶來的互動與呈現手法,來展現時下議題中的一環。
簡言之,如何擁抱社群,而不是被社群操控,應該會是我們想關注的下一個議題。
——NEUT未來的目標,在台灣的計畫?
平山:接下來要做什麼可能需要時間摸索,因為磊在台灣有很強的團隊,取材可以一起合作。也有考慮未來出中文內容,如果真的執行,不會只針對中文讀者而是希望日本也可以一起。
HereNow:有聽說當初兩邊是一拍即合。
磊:我們對編輯這個職業的理解在同個水平上,我們兩邊感興趣或者是認知編輯要做的事情是差不多的,所以也才有了這次的合作。
HereNow:期待NEUT接下來的可能性,務必讓我們知道!
關於NEUT
Linktree:https://linktr.ee/neutmagazin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neut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