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20.05.24
UPDATED on 2020.05.27
Johnnp:插畫/平面設計/DJ/攝影
Johnnp,34 歲。現階段工作身份以插畫家與平面設計師為主,也曾專注於派對 DJ 、平面及活動攝影,而最近還回鍋學生時代的書本知識,重新摸索程式設計的技能。「只要有課本的東西,我都不怕。」「從零開始也沒關係。」一路走來,每個身份都是真愛而開始學習,尤其愛音樂的他,豐富的創作歷程都與音樂環環相扣,儘管有磨練也不怕不怕,真愛無敵。
從專科學校插大就讀實踐大學的媒體傳達設計系,11 年畢業後,先是兼職服裝品牌的平面攝影師,當時品牌有贊助幾個 DJ,因此很常出動到 The Wall 等音樂空間拍攝派對活動。「覺得很有趣,正好剛畢業想做些好玩的事,工作同時又可以接觸我喜歡的音樂。」默默地 DJ 的身份也在這時候出現,初試身手與當時看表演第一排認識的朋友組了團「First Row Kidz」。完全沒有經驗的 Johnnp ,憑著在現場累積的音感,還有透過網路上的影片資源學習創作,「我們兩人組團,我負責放歌,另一個團員是鼓手。我們把 Bass 拿掉,節奏直接打(鼓)出來。」Johnnp 回想第一場演出是在當時台北音樂圈無人不知的演出空間「地下社會」,至今仍覺得很榮幸曾參與其中。
這段時間的表演經驗,他更確信對音樂的喜歡,「又開始了新的嘗試,與一群朋友創立獨立的音樂廠牌『城市獨眼巨人(Urban Cyclops)』。」這次同時進行了三個角色:DJ、攝影,也延伸出插畫的技能。這個音樂廠牌定期每兩個月舉辦一場活動,Johnnp 依舊是 DJ 放歌,沒有刷曲的時候就在現場攝影記錄活動,不同的是每場活動都同時擔任視覺統籌,為一場場主題創作插畫設計。
「15 年碰到台北夜店發生社會事件後,每場演出都有警察在現場走動。表演不再像以前這麼好玩了。」Johnnp 也剛好停下了腳步,開始思考在不同角色中,哪一個是自己想專注的。聊起當時商業 DJ 的環境有些辛苦,無法想像以後會一直處在那種工作狀態,於是決定將自己職業角色的比重放在插畫和平面設計。首先將過往音樂廠牌每一場活動的插畫設計作品回顧整理,以展覽的形式在日本高松與台北各辦一場,而恰好在台北場,受台灣出版的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的設計總監發掘!一期〈好想去便利商店啊!〉的封面設計,就此正式展開插畫家生涯。
「我知道音樂一直是我無法放下的元素。」 15 到 19 年間可以看到 Johnnp 與各種品牌與活動的合作越來越多,作品延續過往角色的經驗,皆以音樂、聲音作為創作靈感來源。這期間陸續執行自創的企劃,以繪製 100 幅音樂創作插畫為目標--「The song stuck in my head. 卡在腦袋裡的那些歌曲」,近期更受到台灣 Apple 的關注,還受邀擔任「Today at Apple 」--邀請設計師、插畫家、攝影師和音樂創作人主講,分享各自的創意歷程--系列講座的講師,聊聊他如何將音樂重新詮釋另一種藝術表達。
【Q:請分享一下多重創作工作者的好與壞】
我自己是一位插大生,並非復興美工等專科出身的人,因此我從一開始學習的歷程,就一直督促自己要想辦法變強。這我要會、這個我也要。對我本身的好處是,養成什麼都會積極主動去學習的特質。而現在這麼多工作身份,我覺得好玩的地方是,不會乏味地只接觸一個工作,而且我會從一個領域、再連結碰到另一個領域,對我來說思考的角度也變多元。
而不同身份要說困擾我的地方,個人的部分應該是角色思考的轉換與時間的切割吧。比如說,我明天要接攝影的案子,可能就會在前一天多看一些攝影相關的文章,趁睡前時間進入那個狀態。但隔天結束後,回來又要作插畫提案,可能就會需要回家洗個澡,重新調整心情,轉換一下之類的。工作時間的取捨倒是還好,因為我自己心裡已經知道角色的優先順序。像我就明白 DJ 是放在後面的順位,因此在接案取決的時候,我就會先選擇插畫與平面設計。
【Q:請分享一下台北藝文工作環境中,創作者有多重角色的想法?】
前幾年台灣忽然盛行一個名詞「斜槓青年」,我忽然間就被身邊的人冠上這個名詞,其實覺得滿莫名其妙的(笑)。我自己覺得,現在一般大眾的觀點可能是「想不想多學一個角色,可以多賺一份薪水?」這樣的社會氛圍我覺得不好。因為一直以來,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步一步變成現在很多角色的狀態。但大環境可能是覺得,普遍薪水太低,可能多一個角色、多一份錢。
在這過程中,其實我曾經有面試過一份正式工作,應徵一家品牌的視覺總監,在面試當下對方直接告訴我:「我覺得我不能用你,你會得太多了,應該等工作自己來找你。」其實當下我是困惑的,很懷疑要怎麼定義自己未來的工作。直到某次跟一位紐約求學回來的學長聊天,他告訴我世界上有「通才藝術家」這個名詞,聽到之後某一程度讓我定下心,畢竟當時代的台北「通才」這個觀念還並不是普遍受到理解。
Johnnp
Web:https://johnnp.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ohnnp/
李霈瑜:主持人/演員/樂團主唱/插畫創作/專欄作者
Instagram 的介紹欄位大方寫上「全能女明星- Patty Lee 大霈 / 李霈瑜」,隨附一張迷人燦笑的頭像,在社群中展露真實的生活表情,正好一探究竟一長串不同身份的她:有外景節目主持人的幽默活潑、女演員穿美衣的氣質優雅、So-So Heroes 瘦瘦英雄樂團主唱的款款深情,還有插畫創作家的坦率可愛,最後是專欄作者的認真專注。「我其實是個膽小的老么呀,沒想過一路上會勇敢突破自我、接受各種挑戰,慢慢就長出這麽多角色啦。」現在的她帶著自信自在的笑容,「做什麼像什麼,但無論是什麼,繼續埋頭做你好享受的 something 吧!」
「真的沒有想到我會走上伸展台或站在幕前的任何工作,從小我就是個野小孩阿(笑)。」大學就讀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織品設計組,身材高挑的大霈,大二那年同學隨口一問要不要當工模(展示學生作品的素人模特),沒想到走完那場秀,隨即受到經紀人相中,正式踏進模特兒行業。「我真的是那時候才開始穿高跟鞋、學化妝的哈哈。」大剌剌如她,完全不避言自己在這之前簡直是男孩子。
現在主持人的身份,是從模特兒開始醞釀,一連串的走秀,拍平面雜誌、電視廣告,「當時就是要大量面對鏡頭,時常的狀況劇橋段,讓本身愛鬧愛演的我,玩得很起勁。」談話中,藏不住擠眉弄眼的調皮神情,眉飛色舞聊著這段工作時間是如何豐富她的大學生活。漸漸有人發掘她的主持潛力,從一開始活動現場的主持,後來到外景電視節目:《360行向前衝》、以及跟師姊 Janet 共同主持《瘋台灣首遊》 ,近年最受矚目的是潛水行腳節目《水下三十米》,還兩度提名金鐘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
即使現在已游刃有餘掌握主持節奏,但回頭看這一路上,過程中大霈其實有超多不安害怕。「在每次接受新的挑戰,都是鼓起很大很大的勇氣面對。」收起愉快的笑,大霈描述她在《水下三十米》主持的前期其實經常沮喪,「潛水這項運動對我是個陌生領域,當時需要同時學習適應海水、還要想辦法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從容自若。」想起天天被導演臭罵的日子,懷疑自己真的可以嗎?但此時卻無意間萌生插畫創作的角色,「每次潛水後,我就畫下遇到的海底生物,變成連載潛水日記。」插畫開始順理成章做成節目的周邊商品,「意外發現,原來我滿有才華的耶哈哈哈!而且畫畫讓我真正愛上海洋生物,讓我在鏡頭前迫不期待想介紹給觀眾。」自我療癒之餘,不僅重拾主持工作的信心,更是驚喜開發出不同的自己。
每個角色都認真面對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聊起演員這個身份,大霈回想以往通常是電視或電影客串配角的戲劇演出。而訪談當天的前日,大霈剛殺青一部首次擔綱女主角的電影拍攝──陳玉勳導演的新作《消失的情人節》,「戲劇菜鳥的我,真的感謝這次拍攝經驗,能跟全台灣最夢幻的電影製作團隊一起工作!」回想四十天拍攝現場無時無刻認真緊張的模樣,到最後殺青全體工作人員鼓掌擁抱的畫面,辛苦歸辛苦,「好幸運,跟這個劇本裡的主角一起喜怒哀樂。」結束後的眼淚,都化為大霈堅定想朝演員努力的動力了。
繼主持人、演員以及插畫創作者之後,大霈的多重身份還沒結束。一路上豐富的旅行和生活經驗,2015 年開始受到線上時尚生活雜誌 The Femin(已停稿)和另一生活風格媒體10/10 希望生活誌的專欄寫作邀約,用作者身份跟讀者分享心情。還有 So-So Heroes 瘦瘦英雄樂團主唱的身份,細碎的時間玩團也過了三四年,在女巫店、Lagacy mini 辦過幾場小型演出,拿著麥克風在台上陶醉歌唱的大霈,迷人魅力依舊。「之前都是隨心自在地彈彈唱唱,憑感覺唱哼出旋律,而現在潛水外景節目告一段落,接下來有更多的時間在台北(陸地上),我想要正式學樂理、創作歌曲,不辜負團員們的期待囉。」大霈笑瞇了眼睛,請團員們拭目以待。
採訪過程中,大霈每描述一個角色,眼裡的熱情光芒都持續閃耀,「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她深刻地相信,所有事情都有它發生與存在生命中的意義。很開心一路上認真活在當下認識自己,才有現在而演變出的不同角色身份。
【Q:請分享一下多重創作工作者的好與壞】
這麽多身份,讓我變得更有自信了!我說過我從小是膽小鬼、愛哭鬼,所以其實每個角色的形成,都是我鼓起勇氣克服害怕、接下新的挑戰才蛻變出來的。而現在看,每一個角色都讓我用不同方式,真切體驗活在當下的感覺啊!當然,像一開始還沒信心去擔任一個角色時,還是有腦內衝擊,很困惑的時候:一下子要當正能量外景女神、當樂團主唱時又想當憂鬱的文青,或者是不小心把戲劇的角色帶進真實生活中。
我大概花了一兩年的時間在拉扯。最明顯的例子是,站在樂團主唱的角色,我自己很喜歡非主流的音樂、但不論戲劇演出或主持的節目都是主流的。直到最近才意識到:「你要做什麼就像什麼、為什麼要抗拒不一樣的自己?」後來就接受,自己就是有這麼多樣子啦。
【Q:請分享一下台北藝文工作環境中,創作者有多重角色的想法?】
以我自己來說,覺得身在台灣很幸福。有這麼多角色,我因此可以用不同身份,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變成好朋友,獲得很多新的知識。而如果在相對於嚴謹定義專業的日本,在一個相對高壓的社會環境下,我能拿出來給大家看到的身份,可能就只有主持人、演員,而主唱、插畫創作和專欄作家就只是興趣。
但這同時也是身在台灣有點悲哀的事情。可以在相對寬鬆的標準下展現出多元角色,也是因為一般人相較不尊重專業。因此我自己很明白,我無論如何都要一直精進、不斷學習,做什麼要像什麼。最重要的是,要開心享受每個角色!
李霈瑜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tty.lee.peiyu/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iopiolee/
連思博:平面設計/攝影/模特
「我是蛋蛋,連思博,26 歲。目前以平面設計、攝影、模特三個工作接案維生。」謙虛直呼自己運氣滿好的蛋蛋,在還是一張白紙大學生就開始初接觸這三個角色,一路上不馬虎在雕塑每個身份的形狀。言談中表露溫吞實在的他,忍不住好奇一問近期有沒有印象深刻的工作可以分享:「上 《Popeye》 的封面模特!」「太開心了,全世界最開心!」啪地率直可愛藏不住,面露笑容感謝每個出現的工作機會。不論哪種角色,他都全力以赴做到自己最滿意的狀態。
從小喜歡畫畫,幼稚園就上畫畫才藝班,「但那時候很皮,畫一下就想要看卡通(笑)。」到了小學又煩媽媽要繼續學,這次媽媽語出威脅:「如果又三分鐘熱度,就要把上課的錢吐出來還我!」好在學習信用沒破產,畫畫天份得以不受埋沒,畫著畫著高中順理成章直達美術班。大學聯考,大家都在努力讀書,他繼續隨心畫想畫的畫、下課到社團跳愛跳的舞,「很像從小到大對自己喜歡的事都滿堅持的,不容易受到別人的左右。」在身心愉快的狀態下,以術科聯考順利滑進文化大學美術系。
在台灣,大學生活普遍少不了「打工」和「玩社團」,當時這兩個經歷為蛋蛋現階段的三種角色平面設計、攝影、模特描出雛型。在咖啡店的打工生活,遇上發掘他成為模特的經紀,「對我來說這是完全新鮮的領域,好奇這個行業是怎麼運作的。」抱著探索的心情,當時不論是廣告演出或平面攝影都有參與。同時間在學校加入一個喜好研究流行穿搭的街拍社團「文化Foucus」,以 Facebook 為平台,定期發布校園各式特色穿搭的路人。當時還在台灣的大學間帶動一陣風潮,多所大學同時發酵,甚至受到各種活動與不同品牌的邀約合作,玩出有趣的企劃內容。
運作這個社團,對蛋蛋來說猶如提前進入一個工作組織的縮影,角色分工攝影、平面設計、公關宣傳通通有。這時期的蛋蛋,一開始先依美術系本業擔任平面設計,後來開始漸漸養出攝影興趣,「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攝影』跟『平面設計』帶給我的是不一樣的東西,缺一不可;就像水跟食物,兩個是不同養分,都要進食。」
大學畢業前,進到線上媒體 Have a nice 實習是個重要轉捩點。「這時候真正意識到,要學習的還有太多太多!」語氣中帶著不好意思,直說大學完全是個毛頭小子,以為會的很多很厲害。看似推翻從前的自己,卻不可置否他帶著大學努力的成果,因此獲得實習的機會。不論是平面設計或是攝影,實習中有前輩的指導帶領,扎實累積實戰經驗。在當兵退伍之後也延續實習的經歷,受信賴接下腕錶品牌 CASIO 攝影案,以及日本時尚品牌 United Athle 一整年的執行攝影。
CASIO 攝影案例
United Athle 攝影案例
United Athle 攝影案例
關於目前工作角色的佔比,蛋蛋直言模特是放在比較後面,「越來越發現我是個比較安靜的人。」不習慣高調被看到的他,目前的心力朝平面設計和攝影努力。正式自由接案這一年以來,秉持一貫低調認真的態度,「超幸運都遇到信任我的業主,都讓我全力發揮自己的想法。」期許自己把手邊每個案件扎實做好,紮穩腳步。
《popeye》4 月號/2019
【Q:請分享一下多重創作工作者的好與壞】
要做創意性的產業領域,就要更有企劃性地去思考。而現在工作上同時進行不同角色,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經驗的累積。我的生活會開始與各種領域接觸,會開拓出不同的思維去思考。好比我接觸了攝影與設計的同時,就可以站在不同角度,更全面去解決一個問題。多一個角色,不僅僅是多一個技能,而是幫助我把事情想到更細節,將一個案子更完整也豐富地呈現。
目前可以這樣多重的角色,也是因為自由接案的緣故。而自由接案的狀態,需要擔心的就會是碰案源不穩定吧;連帶的問題就會是,如果想要有穩定的案源與收入,就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在工作上,沒辦法分清楚平日與週末。最近這三個月連著好幾天都三四點才睡,還在調適中(笑)。我最近的想法是,要穩穩慢慢地走,累積好的經驗與能力,穩固自己的根本。
【Q:請分享一下台北藝文工作環境中,創作者有多重角色的想法?】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覺得台北是個可以接受多元文化的城市,包容性很高、彈性也很大。因此並不會認為現在同時有很多工作角色很突兀。也可以說台北在這方面是個在還成長的城市吧,不論相較於歐美或日本,當然還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更專業的部分。而我知道自己是個很龜毛的人,會期許自己每個角色都朝向更專業的方向精進。台北這個城市也是。
連思博
Web:https://www.egg-tpe.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gegg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