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城市遊牧影展(Urban Nomad Film Fest)即將邁入第十七年。放映49部電影,其中37部為台灣首映,共有26個影片單元。這次遞件的競賽片有350部,每年都不知道會收到什麼。笑稱遊牧影展比facebook和youtube發跡更早,卻一點都沒有他們成功,策展人David Frazier和我們聊聊屬於他的台北二十年,以及城市遊牧今年打算做什麼?
撰文:林君燁、攝影:林龍吟

POSTED on 2020.05.24

UPDATED on 2020.05.27

David Frazier的台北1995,台灣另類文化的宇宙爆炸

「沒有捷運,沒有101。像是東南亞的另一個城市。很多摩托車、很多污染、很吵。」九零年代中期,美國人David Frazier第一次來到亞洲,台北是第一個城市也是最後一個。至此,已是第二十三個年頭。

UrbanNomad

面對一片亂哄哄的台灣,二十出頭的David抵達的是一個神奇時刻。留下來一輩子的原因好簡單「因為一直出現各種有趣的想做的事啊」。對他來說1995是一個重要年份:第一屆春天吶喊、第一屆野台開唱、破報開始。後來他也是一起辦這份傳奇報紙的唯一一個外國人。台灣八零年代末解嚴,像特級廚師小當家一把掀開大鍋蓋,看似平鋪直述的食材燜了好久好久,頓時一室雙龍齊發金光閃閃。沒辦法自由發表的忽然人人樂透彩。那是另類文化的開端。當年的少年不那麼清楚台灣歷史,但他感覺到了。所有的事都正在發生,各種次文化全攪和在一塊,讓人興奮。

一個從倉庫長出來的影展

David卻說自己並不是懷抱環遊世界夢想那種人。喜歡待在一個地方,找自己和當地的連結,試著做一些什麼。周遭朋友們有自己的電影無處放,2002年夏天,他們於是借來一座倉庫,掛起幾塊布,放朋友的電影。還是卡帶時代,電影派對持續兩三天,週六意外爆棚來了一百多人,結果賣了很多啤酒,他說,好像可以再來一次。誤打誤撞成了後來的城市遊牧影展。遊牧從非典型空間起家,前面五六年完全是一個獨立的倉庫電影節。亞洲唯一,自己的經費自己出影展,拿政府當爸爸就只能做好學生,十點前要熄燈。派對越辦越狂,片單越來越長,在倉庫放片的模式也越操練越成熟。2012年華山光點啟用,「我們被迫正常化了」倉庫再不外借當臨時影城,城市遊牧進戲院。台北也有變,租一個倉庫十七年間漲了二十倍。每個場地都得先寫很詳細的企劃書,找到很自由的空間好難。「往好的角度想」,David接著說,「要尊重電影人,好的聲光場地對電影是必要的。」

UrbanNomad

UrbanNomad

影展的正經事 —— 最接地氣的策展人片單

比起大型的影展百貨公司,每種類型的新片子都得囊括一點,遊牧一直很自由。它是店頭小的精品影展,每支片都是策展人David Frazier的心頭好,不選不喜歡的。他形容一部片子像另一種形式的文章,另一種建立對話的方法。「要找一種不只是發生在真空狀態的表達方式,要接地氣」寫文章是因為知道有人可能會讀,讀了可以互相起反應。遊牧影展想要電影不只是商業娛樂。如果你買票,如果你在黑暗之中坐下來,如果燈亮了你離開,一個人跟其他人不會產生連結。看電影不過是個人享受而已。遊牧選擇這樣看 : 社群在哪裡?這部電影要如何和它的社群產生連結?透過這部片怎麼把人們凝聚起來?每部電影和參與的人都需要被回應。

UrbanNomad

第一次看到『平型世界 : 獨音論(Parellel Planes)』的時候,David的膝反射就是小白兔唱片行「裡面有很多他們很愛的、有辦過表演的團。我想他們一定喜歡。」策展的時候,他會想如果遊牧有這一支片,它跟台灣的什麼人可以發生關係。

『台灣政治重金屬(Metal Politics Taiwan)』是這屆遞交的競賽片,德國導演Marco Wilms透過Freddy(林昶佐)的生活,以外國的眼睛去近距離的觀察台灣政治和社會,「我不會說我們是激進主義份子(activist),但我們不害怕激進主義。」做為一個影展,城市遊牧不傾向特定的政治理念,但要創造一個平台,讓這部電影可以被看見,其他人能夠討論、做他們自己的決定。

影展另一支片『馬里博爾起義現場:這是一部互動式電影』則在形塑街頭抗議的進程,群眾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沒人指揮,現場事件卻一件件發生。電影打散傳統觀影經驗,15分鐘暫停一次,觀眾討論之後產生不同的決議,劇情進程也會隨之改變。重點是去理解抗議經驗。

正常化之後的城市遊牧影展依舊無法一本正經,片單一樣爆衝,持續辦各式怪奇活動,一遍遍以自己的方式重返他們開始的地方。「要不然我們就一直掛在臉書上就好啦!大家需要一個聚在一起的理由。」David的結論順理成章。除了正經看片子,也許這本是一個影展該做的正經事。

什麼樣的人是一個城市遊牧人(Urban Nomad)?

Urban Nomad該是一個身份認同跟地理概念無關的人——這正體現了城市遊牧人的精神。如果你是一個龐克搖滾樂手,你到世界任何地方都還是一個龐克搖滾樂手,你其實一直在你的文化網路之中,也被這座網路定義。遊牧影展(Urban Nomad Film Fest)的命名延伸成一個思考社群的方式,社群其實正是一個文化網路。當年不過租了烏梅酒廠倉庫,打算放放朋友片子卻不小心連成一個大圈的他們,就是Urban Nomad。問David遊牧的下一個十年「誰知道,也許下一個十年所有影展就都死掉了,大家都只看VR。所以我真的不知道(笑)。」

UrbanNomad

放送給第一次來到台北、第一次看遊牧影展的人 : 如果想抓住2018年的台台氛圍,請來看短片單元,台灣導演五花八門,有片子甚至只寫了像籤詩的一行謎樣大綱。好片子,不看嗎?

採訪後記

隨口問策展人,那些最早拍片的「我朋友」裡是不是也有他自己,果然,幾部深藏不漏的紀錄短片都還在家裡。有一年,瑞典的重金屬樂團Dark Funeral來台,David除了紀錄樂團巡迴也挖掘了Dark Funeral極端音樂背後的一連串北歐音樂圈離奇記事。另一隻短片,Taiwan Famous,跟拍一個在美國長大,想回台灣當通告藝人的少女的成長故事。David表示,欲知詳情就等人來邀片了,或者你可以在自己的頂樓揪滿一百人也OK哦(招手~

UrbanNomad




2018城市遊牧影展

影展時間:2018年5月17日至5月27日
影展地點:西門町真善美戲院(西門站6號出口)
售票資訊:4月27日起 iNDIEVOX開賣




Language